每個人的皮膚狀態都不盡相同,有些人早上醒來臉部偏乾,下午卻油光滿面;有些人全年皮膚都緊繃甚至脫屑,還有人容易泛紅或者時不時爆暗瘡。護膚需求愈趨多元,識別自己的膚質,才真正懂得如何保養自己。
皮膚類型
皮膚類型普遍分為乾性、油性、混合性、中性及敏感/痘痘狀態。乾性肌膚常見緊繃及細紋,油性肌膚則容易出現毛孔粗大與粉刺,混合性膚質多數T字位置較油而兩頰偏乾。至於敏感及痘痘狀態,則更要細心對待,避免刺激成分。皮膚狀態並非一成不變,隨季節、生活習慣、壓力等因素都有所轉變。

簡易自我檢測了解自己的膚質
想知道自己屬於哪種膚質?不妨嘗試在潔面後暫不塗上任何保養品,靜待半小時後,觀察肌膚表現。假如臉部整體明顯乾燥、出現緊繃感,可能是乾性;若額頭鼻翼明顯出油,兩頰卻偏乾,屬於混合性膚質;整臉都容易泛油光就是油性。敏感或痘痘肌則以肌膚易紅、易冒暗瘡為特徵。透過簡單觀察,加上平時留意皮膚變化,有助選擇更合適的護膚產品。
按膚質調整護膚流程
針對不同膚質,護膚方法都需要度身訂造。乾性肌膚最需要加強保濕,選用含有透明質酸、神經醯胺等補水成分的乳霜,甚至可以考慮專業醫美類療程如 Restylane 保濕針,為肌膚補充長效水分。油性肌膚則應選輕盈型保濕品並避免過度去角質,每日溫和潔面並配合控油產品,減少粉刺及毛孔堵塞。混合性膚質宜分區管理,T 字地帶用收斂液,兩頰加強補濕;中性肌膚雖然較少問題,仍不可忽略維持平衡。敏感及痘痘肌則需選擇低敏、無香料的產品,避免含酒精或刺激性酸類,並且留意成分安全性。

生活習慣與護膚配合
護膚不只是靠產品,生活習慣同樣影響皮膚狀態。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能減少爆瘡及膚色暗啞;都市環境污染、長期壓力與電子屏幕的藍光都會加速肌膚老化。在忙碌生活當中,亦可建立屬於自己的早晚護膚流程。無論乾性還是油性,定期做保濕針療程,都能幫助皮膚底層儲水,減少季節轉換時的脫皮或敏感現象。港人忙碌,善用短時間內的護膚步驟,既可以簡化流程,又不失效果。
由個人化走向理想美肌
美肌之路應從了解自己膚質開始,到懂得調整步驟、配合生活習慣,最後加入專業建議,找出真正適合自己的護膚方式。大家應該主動搜集資訊,自我分析膚質,勇於嘗試新產品和新技術,讓日常護膚成為自我照顧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