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 using MacBook pro

善用自己的下班時間增值自我

當城市燈火漸起,許多打工仔拖著疲憊的身軀結束一天的工作,踏入電梯的瞬間,心中不免浮現:「接下來該做什麼?」對不少香港人而言,每天長達 10 小時的工作已榨乾精力,下班後無非是外賣配電視的「廢物模式」。但你知道嗎?每日平均 2 至 4 小時的「下班黃金時段」,正是超越同儕、創造人生第二曲線的關鍵。許多職場研究和觀察都顯示,業餘時間投入持續學習是成功晉升的強力助推器。那些能夠系統化規劃進修的職場人士,在工作表現和職業道路上往往更具競爭力。

重新定義下班時間:時間就是價值

下班時間的珍貴在於其「可塑性」。全球頂尖企業領袖如比爾蓋茲每年閱讀 50 本書、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利用通勤時間聽專業播客,這些習慣絕非偶然。在繁忙的香港生活中,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和生活安排都不盡相同。然而,無論你每天能夠騰出多少自由時間,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時間進行自我增值。即使每天只有 1 小時的自由時間,只要持之以恆,一年下來也能累積大量的學習和成長機會。與其放任時間在滑動社交媒體中消逝,不如重新定義這段時光增值自己。

two smiling men looking at MacBook

系統化學習,提升職場競爭力

下班後的自我增值,首要聚焦職業目標。對於有明確職涯規劃的打工仔,可以考慮報讀經政府認可、可申請持續進修基金(CEF)的課程。CEF提供逾萬項認證課程,從 AI 編程到紅酒品鑑皆可補貼。從語言、商業分析到 AI  技術,不少課程已可在線上完成,靈活切合繁忙的香港生活節奏。

但關鍵在於「技能疊加」:例如數碼營銷人員,可選擇數據分析搭配心理學課程,創造「數據驅動消費者洞察」的複合優勢,自由創作者可選擇剪片課程、AI 應用課程,為自己增加更多可以接 JOB 的技能。

進修未必只為職場,興趣也是推動學習的重要驅力。近年不少打工仔選擇報讀生活品味課程,不但能讓工作之餘獲得放鬆,亦有機會發展成為副業。

身心充能:重新定義健康資產

真正的自我增值不只學習技能,還可以學習如何強化自己的身心狀態,讓自己無論在工作,還是日常生活也能有更大的能量。若你有「下班癱瘓症候群」,不妨參考矽谷工程師流行的「微鍛鍊法」:每 15 分鐘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搭配 10 分鐘正念冥想,更創新的做法是將健身與社交結合,例如參加夜跑團,運動之餘拓展人脈。

心理學家提出的「創造性休息」概念,建議將興趣培養系統化。例如每週 2 晚投入攝影或陶藝課程,不僅釋放壓力,更能激發右腦創造力,當中亦不乏將業餘作品發展成副業的成功案例。

depth of field photography of person in black wetsuit standing in front of shore

打造身心平衡的生活節奏

除了發展技能、強化自己的身心狀態,學會在工作之後放鬆自己的身心同樣是長遠職涯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下班後不妨安排瑜伽、健身課程或簡單的冥想時間,讓精神從白天的壓力中回復。創意類活動如陶藝、音樂課程或攝影,不但有助紓壓,亦能激發創造力,令你在職場表現更佳。生活的質感,從下班開始培養。

時間管理,讓學習成為日常習慣

善用工具與系統,能大大提升時間使用效率。例如可以採用三區塊管理法,將下班時間劃分為學習、日常生活與社交三部分,並利用 Notion 或 Google Calendar 進行日程規劃,有助將目標具體化。配合手機 APP 如 Forest 或蕃茄鐘,避免在學習時分心,更能累積穩定進度。當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自然形成習慣,不再需要額外意志力推動。

自我增值,是通往未來的入場券

如果你今天開始利用每晚的一小時學習,8 年後將累積接 10,000小時,達到成為其中一個領域專家的「一萬小時法則」。這段時間或許悄然無聲,但在職場變局來臨之時,便是你展現實力的最佳時機。從興趣出發、系統進修、兼顧身心,再到精準管理時間,你所投資的每一晚,都是未來成功的基石。與其羨慕別人的成就,不如讓自己從今晚開始,成為那個不斷進步、最值得期待的人。

More From Author

aerial view of city buildings during daytime

香港科技創業的機遇與挑戰

person sitting on chairs with tables

香港咖啡文化崛起 本地咖啡店如何吸引年輕人